小知識│印刷史上有過銅版印刷嗎
時間:2018-09-14 14:43:03 來源:遠見印務
返回
真正鑄造或刻制銅版用以印書,我認為不太可能。因為銅版的造價太高了,技術上也有不少難題。但歷史上又確曾有過一些說法,至今難以解讀。元人岳浚在其《刊正九經(jīng)三傳沿革例》的“書本”一節(jié)中曾說,為了校刻《九經(jīng)》,“今以家塾所藏唐石刻本、晉天福銅板本、京師大字舊本、紹興初監(jiān)本……合二十三本,專屬本經(jīng)名士,反復參訂,始命良工入梓”。這里就提到了“晉天福銅板本”。五代自長興三年(932)由國子監(jiān)開始校刻《九經(jīng)》,迭經(jīng)后晉、后漢、后周,前后四個朝代22年,用木板雕印了《九經(jīng)》,一個短短10年運祚的后晉,有必要有能力再用銅版雕印經(jīng)書嗎?實在令人懷疑。
可是岳浚在同一書的“音釋”一節(jié)中又說:“唐石刻本、晉銅板本、舊、新監(jiān)本、蜀諸本與他善本,止刊古注,若音釋則自為一書,難檢尋而易差誤……”又一次提到了“晉銅板本”。一本小書中兩次提到“晉銅板本”,絕不會是筆誤,更不會是無中生有,實在令人費解。這算是一說吧。
《相臺書塾刊正九經(jīng)三傳沿革例》
明崇禎刊本的《夢林玄解》中收有一篇北宋孫奭的文章。文章說:
“奭雖蠢愚……獨恨占夢之經(jīng)闕然。……丙子春二月,偶經(jīng)蘭溪道上,遇一羽衣,……因出其書八卷,稽道授愚,辭舟而去……用不敢私,鐫金刷楮,敬公四海,亦冀后之君子有心茲事者,因其書而詳會變通焉。……景祐三年(1036)四月上浣休休老人孫奭敘于《圓夢秘策》之端。”
可見該文是《圓夢秘策》的出版序言。一部圓夢之書值得“鐫金刷楮”嗎?“鐫金”有人說是刻銅版,有人說是刻銅活字,我看根據(jù)都不足。只是有這么一種說法而已。
元朝黃溍為智延和尚所作的塔銘說:“英宗皇帝以禪師先朝舊德,每人見必賜坐,訪以道要。命于永福寺與諸尊宿校勘,三歲將鏤銅為板以傳。”這亦不過是許愿而已,實際并未實施。
張秀民先生在其《中國印刷史》中說太平天國時所刻書“除《太平天日》一種為銅版外,余均為木刻本”。歐洲銅雕凹版技術18世紀已傳入中國,《太平天日》乃刻于清同治元年(1862),距銅版雕印技術傳入中土已近百年,技術上是有條件的。且《太平天日》乃太平天國自編史,內(nèi)容全是太平天國立國前的事跡,顯得重要,故用銅版雕印,以傳諸久遠。因此應該是可信的。
此外,宋、金、元三朝都曾鑄造印鈔銅版,迄今尚有實物流傳。宋朝還有所謂銅版書范,陽文反字,多至“《易》奇而法,《詩》正而葩,《春秋》謹嚴,《左氏》浮夸”16字。明初,江蘇句容縣楊饅頭勾結(jié)銀匠,密修錫版,印造偽鈔,遭殺頭之罪。
——重慶印刷